4月22日是“世界地球日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全球战塑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在上海,两项活动都将重点聚焦在塑料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上。
上海动物园从即日起,向市民游客征集不再使用的床单、被套、毛毯,用于动物丰容,同时引导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,还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、保护生态环境,可谓一举三得。
丰容是指在圈养条件下,丰富野生动物的生活情趣,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,从而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。
上海动物园饲养员王巾杰以去年社会捐赠的废旧轮胎为例,这些废旧轮胎全部来自某品牌的4S店,本以为毫无用处的它们其实早就被动物园看上了,这让头疼该如何处置这些轮胎的汽车经销商喜笑颜开。
上海动物园获赠一批废旧汽车轮胎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亚洲象体型大,破坏力强,对丰容物的大小和强韧度要求高。参考国内外大象展区的丰容经验,上海动物园用两根树干和两只大轮胎做了一组“不倒翁”:地上挖两个坑,埋下两只轮胎,再将树干插在轮胎里。当大象撞击树干时,树干会摇晃,但不会倒,可持续性强。在两个“不倒翁”间,还用铁链拴了一个铃铛,大象撞击树干时会震响,这是一种比环境丰容更高层次的感官丰容。
对肉食性动物而言,轮胎的“玩法”更多。在白虎展区,饲养员用6只轮胎做了两个大型玩具。一个是T字形的轮胎“不倒翁”,“不倒翁”的身体是将一只轮胎竖着固定到另一只横卧的轮胎上,“不倒翁”的脸则是嵌入上方轮胎的玩具球。另一个是将4只轮胎叠起来、固定住,将装有食草动物粪便的布袋和肉分别塞入轮胎内层,它就成了老虎眼中皮糙肉厚的食草动物。
一番激战过后,老虎享用着将对手“开膛破肚”后的战利品,“高仿”的自然捕猎场景发展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,避免长期圈养下动物刻板、不自然的表现。
“不倒翁”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表明:在全球已经产生的70亿吨塑料垃圾中,只有不到10%被回收。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被排放到环境中,或者运送到数千公里外的某地,大部分被焚烧或倾倒。
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塑料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渠道不畅。“很多时候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废弃物产生者并不知道我们定期需要特定种类的废弃物。”王巾杰表示。
缺乏动力,也是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。“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对目前的可回收物收购价提不起兴趣,他们并不在乎是否有偿,而是在乎为什么要分类。”万物新生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人江文华表示,万物新生集团旗下的绿色产业链业务“爱回收”已在全国38个城市投放2.1万多台智能回收机,一年可回收物的回收量达40.6万吨,美中不足的是,参与者的平均年龄“不够年轻”。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4月21日在虹口区绿化市容局、广中路街道等单位联合举办的“绿色合伙人”活动现场注意到,前往智能投放机投放可回收物兑换现金的人以中老年为主,而一旁爱回收和蒙牛合作推出的“绿色心情”品牌帆布袋吸引的都是年轻人。
“绿色心情”帆布袋,1只袋子=66个冰淇淋包装袋。 陈玺撼摄
“帆布袋吸引年轻人的魅力主要来自两方面。”江文华说,一个是“默默地讲道理”——袋子上印有“本产品约由66个冰淇淋包装袋制成”的字样,对于纠结“为什么要分类”的年轻人而言,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:坚持正确分类,可回收物才有被充分循环利用、变废为宝的可能。
另一个是附加值,那些质量轻、体积大的可回收物,比如泡沫塑料、塑料瓶等,俗称“抛货”,攒上几十个,才换几毛或几元钱,付出时间多、收获少,年轻人没有动力,但通过“品牌赋能”,让再生产品成为人尽皆知的大IP(知识产权)的“联名款”“限量版”,年轻人就会刮目相看,甚至主动开始追货。
记者注意到,达能、联合利华、美团、喜茶、天堂伞等品牌均在探索通过品牌授权合作等方式,融入再生产品市场。对这些品牌厂商而言,环保产品能够提升其品牌形象,他们迫切需要找到塑料等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企业,用更低的成本获得稳定的原料,或将再生材料送往产业链下游的代工厂,制成该品牌的环保产品。
“我们已经和许多品牌合作,开展‘返航新生’计划。”江文华表示,简而言之,就是品牌厂商从爱回收的渠道回收品牌包装物,制成品牌的环保周边产品。在这一点上,收运处置企业有较大的成本优势。对于品牌厂商而言,要自设专门的回收渠道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而收运处置企业只要在原有的分类体系中增设一道精细化分拣环节,就能让大量分散在社会上的品牌包装物快速回到品牌厂商。
提升可回收物的魅力,不是只有提高回收价这一条路。 陈玺撼摄
本文作者:陈玺撼
题图来源:虹口区绿化市容局